今天是:

职工投稿 : hbghwzxtg@163.com

226枚红手印留下的第一书记

作者: 库尔班江·乃吉米丁
来源: 工人时报
日期: 2021-02-02

  “2017年11月18日那天参加完脱贫攻坚誓师大会,觉得自己驻村已满3年,库热村脱贫摘帽基本达标,我可以问心无愧地回到熟悉的税收工作岗位了。可后来发生的一幕,出乎我的意料……”1月30日,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尼勒克县税务局驻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民族乡库热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达·吉干谈及那一天仍旧心潮澎湃。

  那天,达·吉干刚到村委会会议室门口,村民们都围了上来,他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有听从他的建议,种植抗旱作物芸薹脱贫的回族村民海正奇;有依靠申请扶贫资金养了20多头牛的藏族村民李善德……村民单志忠双手拿着一张印满红指印的白纸对达·吉干说:“您在我们村干了3年,村里的变化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书记再留一年吧!”

  “是啊,书记留下来再干一年吧!”村民们望着达·吉干,热切、真诚、期待。

  看到226名村民密密麻麻写满签名、摁满了鲜红手印的请愿书时,达·吉干眼睛湿润了。这沉甸甸的226枚红手印,像一朵朵盛开的山花,像一枚枚鲜红的党徽,更像一颗颗火热的民心,深情地召唤着他,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无法抗拒。最终,他毅然决然选择继续留下,这一留又是3年。

  库热村位于尼勒克县,千百年来,这里靠天吃饭,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是贫困户。2015年,达·吉干主动报名参加“访惠聚”驻村工作,并被选派至库热村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

  达·吉干深知,想要彻底拔掉库热村的“穷根”,仅靠他和工作队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建强基层组织,才能让库热村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乡党委的支持下,他把致富带头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积极做好培养、吸收、发展新党员工作,壮大基层党组织,提升“两委”凝聚力。

  2015年6月,库热村遭遇了一场大洪水,一片片庄稼地被洪水淹没,一间间民房被洪水冲倒,不少牛羊被洪水冲走。达·吉干立即请求尼勒克县国税局支援。30多名税务干部组成的应急小队迅速到达现场挨家挨户排查救援。

  群众的安危是冲锋的号角,达·吉干冲在最前,可脚底一滑,坠入了一个巨大的涵洞口,若不是同伴眼急手快,他瞬间就会被洪水冲走。重新站立起来的达·吉干蹚水推开农家房门,发现一位老奶奶坐在床上哭,他不顾身上的伤痛,背起老人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要做到预防洪水灾害,消除群众的‘心病’,修筑排洪渠迫在眉睫。”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2017年5月,560万元的修建资金顺利获批,排洪渠如期竣工。

  “排洪渠修好后没多久山洪又来了,这次库热村安然无恙,看到这一幕,我们再辛苦都值得。”达·吉干说,从此村里再没发生过洪灾。

  有了防洪渠,达·吉干发现村里还缺少“增收渠”,于是争取项目资金在村里修了3.2公里庭院渠,为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注入了活水。

  2017年,得知村里的贫困户贾有财有购置大型农机外出务工赚钱的想法,达·吉干积极帮他申请农机补贴,并出面担保,帮他办理扶贫贴息贷款。当年贾有财通过农机创收6万余元。

  在达·吉干的推动下,目前库热村42户村民购置了60台大小农机,库热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机村”。农机大户们不仅自己的钱袋子鼓了,还带动了一批贫困村民增收。

  除了村里的基础性建设,达·吉干还为村子找到最合适的治穷“处方”:通过大力发展旱田芸薹、红花、洋葱、胡萝卜等特色种植业,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村集体收入38.6万元,村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现在库热村柏油路铺到通往家家户户的巷道里;新修的排洪渠给这个洪灾多发村的村民吃上了‘定心丸’;路灯照亮了小村庄的夜晚,也照亮了每位村民的心;曾经村民绕道而行的垃圾场,如今成为村民农闲时最爱去的文化健身广场……现在大家称这里为‘富裕村’‘农机村’。”51岁的达·吉干连续驻村6年,在他的带领下,库热村变了样。

[编辑:茹斯坦]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05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