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国旗,唱国歌,学党史,温誓词,下矿井,观陈列,听讲座,瞻英模……4月23日至26日,自治区总工会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全体党员干部走进毛泽民故居和可可托海红色教育基地,展开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研学之行。
4月23日,区总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正式开班。39名区总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处级以上干部和党员参加了培训。
据区总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安排部署要求,区总以学习自治区领导专题辅导材料、自治区党委党校教师分专题解读材料、区总领导讲专题党课、到红色基地进行专题研学等多种方式开展为期8天的党史学习教育培训。
参观毛泽民故居
汲取精神力量
4月23日上午,全体党员干部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坐落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明德路的毛泽民故居,瞻仰毛泽民烈士铜像、参观毛泽民故居复原陈列馆、办公室和宿舍、原财政专修学校旧址。
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份份带有斑驳印记的文件、一件件珍贵的历史遗物,真实再现了毛泽民同志踏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和他热爱新疆、奉献新疆的不朽功勋,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待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百折不挠的信念和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讲解员娓娓道来,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面真实还原了那段峥嵘岁月,深深感染了现场的党员干部。
参观结束后,区总女工部党员张青表示,通过参观毛泽民故居,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洗礼,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精神。
工人时报社党员郭金枫深有感触地说:“毛泽民同志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气魄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学习。我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以英雄事迹为鞭策,以此次党史学习教育培训为契机,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讲好红色故事。”
参加现场教学的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履职尽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工作中,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同时进一步学习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光荣传统,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不移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革命先烈开创并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走进可可托海
追寻功勋脚步
雄壮的国歌声中,鲜红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4月24日清晨,在可可托海教育培训基地广场,区总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全体党员干部庄严肃立,面向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升旗仪式结束后,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前往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老木桥、3号矿脉、阿依果孜矿洞等场所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始建于1957年。馆中一幅幅老照片承载着历史印记,记录着一批批党员英模和功勋前辈迎难而上、为国奉献的峥嵘岁月,呈现了新疆有色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勾勒出新中国成立之初各族职工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及民族团结的拼搏史。
在珍贵史料、历史图片前,大家不时驻足,聆听讲解,缅怀老一辈党员英模的丰功伟绩。
在三号矿脉文化广场英雄纪念碑前,大家面向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了大家对党的无限忠诚。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号矿脉曾为我国‘两弹一星’、航空航天等国防军工产业作出重要贡献,并为我国偿还过巨额外债,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英雄矿’‘功勋矿’。”随着讲解员娓娓道来,大家为老一辈建设者坚定的信念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在艰苦条件下为祖国建设和国防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所震撼。
下午,学员们来到阿依果孜矿洞,深入地层、认识矿物、体验采矿过程,近距离感受老一辈矿工英模开采的艰辛与不易。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暖心的照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记录着老一辈可可托海党员干部与职工群众艰苦奋斗的历程,述说着可歌可泣的可可托海精神。
在可可托海矿区建设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他们的英雄事迹在三代可可托海建设者中口口相传。他们胸怀祖国、艰苦奋斗、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
“通过参观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三号矿脉等场所,我们对可可托海精神的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坚定了向老一辈党员英烈学习的信念和意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这种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融入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日常工作中,坚守岗位,努力作为,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贡献。”自治区工会干部学校党员张晶说。
可可托海矿区建设和发展正是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缩影。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前赴后继、无私奉献。
学员们一致表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追寻党员英模的脚步,汲取信仰的力量,发扬可可托海红色传统,传承可可托海红色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在各自岗位上再接再厉,勇立新功,为新疆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体验建设奇迹
回归使命初心
4月25日,培训班学员先后参观可可托海水电站、8766选矿厂,并跟随党课老师一起唱响红色歌曲,重温伟大党史,体悟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
可可托海水电站位于可可托海西南10公里额尔齐斯河上游干流,是可可托海建设发展的历史见证。其于1958年开工,1976年建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是当时我国唯一最大最深的地下水电站。数千名建设者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在坚硬的石山之下“掏出”这个水电史上的奇迹,为可可托海矿区及当地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大家乘电梯深入地下136米的发电机组,现场体验这一建设奇迹,无不被当年建设者们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
随后,学员们来到8766选矿厂,近距离了解建厂历史和选矿流程。作为中国首座稀有金属机械化选矿厂,其在当时的技术水平超越美苏,并沿用至今。
大家表示,要学习选矿厂党员干部职工刻苦钻研、拼搏创新的精神。当天下午,在可可托海教育培训基地,大家认真聆听《学史爱党、知史力行》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此次红色研学之旅,令学员们受益匪浅。
自治区总工会经审办党员额尔登塔娜说:“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深切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员和英雄模范身上那种勇于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更加坚定信念,坚守信仰。作为一名工会经审干部,我要看好工会‘钱袋子’,当好职工‘娘家人’。在今后的工作中,传承和发扬老一辈党员英模的伟大精神。”
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党史学习教育培训为契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日常工作的动力,确保学习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