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8时,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的鲁莹开始着手准备当天的巡检。她将和同事通过操控无人机巡检220千伏柯哥牵一二线,保障吐鲁番——哈密铁路段的安全稳定用电。
经过45年的快速发展,吐鲁番电网已从最初仅一条15千米的35千伏输电线路,发展到目前4304千米、1万多基杆塔的坚强电网,成为连接南北疆电力通道的重要枢纽,线路巡检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韩光亮是鲁莹的师父,在30年巡检工作中,他都是靠两条腿丈量着吐鲁番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在他眼中,春秋季有大风、夏天极端高温、冬天道路泥泞,线路巡检困难重重。
2019年,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在疆内推广无人机巡线,吐鲁番也引进了8架四旋翼大疆无人机。得知公司要培训无人机飞手,鲁莹第一个报名参加。
鲁莹是辽宁大连人,可能是受在电力系统工作的爷爷、父亲的影响,从小她就对电力知识很感兴趣,而且干什么事情都有着一股子争先的劲。
2019年2月,当25岁的鲁莹前往国网新疆电力培训中心参加无人机巡线培训时,发现培训班40人中只有她一名女性。
“可能大家觉得户外巡线很苦,不仅特别消耗体力,而且还要长时间处在暴晒的环境中,但是我觉得自己能扛下来。”鲁莹的目光中透着坚毅。
通过培训,鲁莹成了全疆第一个持证的电力巡检“女飞手”。从项目确立、无人机租赁、飞行空域审批等,她挑起了无人机巡检重任,开启了吐鲁番电网无人机巡检时代。
为节约时间和避开高温,9时,鲁莹便和同事驱车赶到柯哥牵一线20号塔下。他们将通过无人机对柯哥牵一线1号至35号、柯哥牵二线1号至40号共75个杆塔段进行巡检。
短短不到两年的“空中巡检”,鲁莹已得到了严苛的历练。因为路途远、空域审批等原因,鲁莹曾在中午冒着40摄氏度的高温、持续暴晒5小时巡检。虽然经常热到头晕恶心、脸和手被晒伤,不敢摸也不能碰,“丑得都没法见人”,但是她从没有抱怨过,更不曾对家人提起。在鲁莹的心里,只有一个愿望——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在熟练的准备工作后,随着“嗡”的一声,无人机垂直升空,鲁莹设定好飞行参数,无人机沿着线路平行飞去。
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画面可以实时回传到作业地面,导线、金具十分清晰,线路运行情况一目了然。飞行不到20分钟,无人机发现了第一个故障,柯哥牵一线25号塔地线螺帽退出,属于危急缺陷。鲁莹立即向检修人员汇报,并拍照留存档案,以便晚上返回住宿点后再进行深入分析。
当天,鲁莹和同事“空中巡检”线路26千米,发现金具缺陷1条、一般隐患6条,相当于4个巡线工人徒步巡视一整天,巡视效率提高了一倍多。
“无人机巡检可以弥补传统人工巡视无法看到线路上方情况等不足,具有巡检质量好、效率高的优势。”鲁莹对无人机巡检的优点如数家珍。
如今,吐鲁番供电公司无人机队伍已经壮大到8人,鲁莹成了飞行女队长。去年,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无人机巡检覆盖线路已由不到10%,提高到58%。今年,吐鲁番电网将继续加大无人机巡检力度,计划覆盖率达到74%。
为了完成年度目标,鲁莹给班组所有人分配了最低指标——每人巡视杆塔2000基。除此之外,还要拓宽无人机巡检在故障特巡、工程验收等方面的飞行频次,为电网建设和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今年初,鲁莹带领团队针对无人机“空中检修”着手创新课题研究,提出“无人机空中检修螺栓项目”,组员积极响应,纷纷参与到课题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