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的“煤黑子”
——中煤伊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输煤检修班二三事
中煤伊犁能源公司有个人称“煤黑子”的输煤检修班,担负着公司燃料输煤系统、燃油系统等设备的检修及维护。15名班组成员中,50岁以上的老师傅有6人,年龄最大的58岁,还有2人不满30岁,是个典型的“老中青”组合。
这几年来,在班长哈斯木别克带领下,班组获得大大小小的荣誉有十几个。而最让班组成员自豪的是2018年获得了“自治区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成为公司唯一一个获得该荣誉的班组。哈斯木别克本人也在2020年获得伊犁州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煤黑子”变得如此亮眼,这个班组的秘笈在哪里?
原来,在输煤检修班,有个以哈斯木别克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是个“一言不合”就搞“研究”的地方。遇到技术难题,班里的“老中青”总爱往那里跑,想整出些“科技”来。
检修工作中,落煤管衬板磨损一直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在煤块长期冲击和击打磨损状态下,极易造成材质脱落后砸损设备或将皮带划伤、撕毁。尤其是在双机满负荷运行时,输煤量较大,更容易导致落煤管严重磨损,频繁出现漏煤问题,检修人员月月都要进行维修。
“我们能不能研究出减小落煤管的管壁摩擦面积,减轻磨损程度的改进办法?”在一次检修中,大家决定攻克这个难题。班组成员在工作室待了3天,也“吵”了3天。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在落煤管易磨损处加装自制网格式耐磨衬板。
哈斯木别克和同事在检修碎煤机
新设计投入使用后,大大减少了煤块对落煤管的冲击磨损,落煤管的安全也得到了保证。班组将耐磨损落煤管申报了国家实用型专利并获得批复,大家都乐开了花。
今年1月,输煤检修班又成功解决了皮带粘接的难题,使皮带的检修周期延长,检修耗时也大幅降低。
“我们输煤检修班很多专利和成果都是‘吵’出来的。‘老中青’的思想经常发生‘碰撞’,‘碰撞’多了,成果就出来了。”哈斯木别克自豪地说,“每年,班里都有合理化建议被公司评为‘金点子’‘银点子’。这两年,我们输煤检修班为公司创收达47万元,节约资金80余万元。”
输煤设备是向锅炉输送“口粮”的源头,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导致停机,效益就会受损。所以,每次遇到抢修工作,输煤检修班全体员工就变成了“拼命三郎”。
5月24日上午,哈斯木别克带着班组成员处理完碎煤机楼4号乙带缓冲滚筒缺陷后,又马不停蹄地对2号甲带头部清扫器进行调整。
哈斯木别克和同事在检修滚轴筛
从1号下斜式输煤带尾部下至头部,然后走楼梯向下到2号带尾部,右折再向上走就可以到达4号带的头部。这头尾之间连有一座长约160米、与地面最大倾斜度为16度的输煤空中走廊。这是一段最累的巡检路,足有300多级台阶,越往上走,坡度越大。
每天早上和下午,哈斯木别克都要在这里来回穿梭巡检,一趟下来就要两个小时。每次巡检完,他都气喘吁吁、双腿发软,浅灰色的工作服也常常布满汗渍。
回到班里,哈斯木别克对着镜子洗去沾在脸上的煤灰。多年的职业环境熏陶,让他的脸越来越黑了。他却总是打趣地说,别人都叫我们“煤黑子”,可我觉得我们都很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