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为了献礼建党百年
深入开展文化润疆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今天《榜样的力量》推出
自治区先进工作者
王孝东 先进事迹
敬请关注
6月4日7时许,微凉的晨曦中,昌吉公路管理局奇台分局北塔山养护站站长、54岁的王孝东带领十余名养护工来到省道228线施工现场。养护工马学福、边庆坤将安全施工警示标志摆放在需要施工的路段后,开始对病害路段进行挖坑槽作业。在切割机的轰鸣声中,不一会儿,路面出现了形状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在十字镐一上一下的挥动中,路面的坑槽挖好了。
8时许,养护工孙文到拌合场拉路面摊铺料。9时许,待闫强完成洒底油作业,王孝东与田银春、贾春雷、柳占东按照“圆坑方补、斜坑正补、浅坑深补、小坑大补”的原则,开始对路面进行摊铺。
“今天我们要修补大约200平方米的路面,人工摊铺相对于机械摊铺能省不少费用,但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作业中一定要细致,不然很容易导致路面不平整。”王孝东说着,再次用铁耙对摊铺路面的四角进行了修整。
王孝东所在的北塔山养护站主要负责养护国道335线、省道228线、240线、327线、专用公路904线、917线6条线路,养护里程441.45公里。其中,国道335线是通往著名景区江布拉克的重要旅游精品路线;专用公路917线、省道228线、240线是奇台和准东开发区煤炭、花岗岩等矿石运输的经济大动脉,日均过往车辆达7000多辆,其中超大、超重车辆达40%。
“由于这几条线路的特殊性,导致路面呈现小坑槽较多且小修养护工程量分散、养护里程分布广等特点。”王孝东说。多年来,在日常养护工作,王孝东练就了一个“绝活”——只需用眼睛看一下,就知道修补路面需要补多少油、摊铺多少料。
“绝活”展现的一刻都是惊艳的,但练就的过程却是漫长的。
“干我们这行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其实有经验的老师傅基本都有这样的‘绝活’。”王孝东说。刚入行时,每个修补过的坑槽经过车辆反复碾压成形后,他都会再去现场看看路面平整度,如果发现问题,会第一时间查资料、向老师傅请教。正是在一次次的修补检查中不断提高,他才有了现在的“绝活”。
日常工作中,白天,王孝东会安排当过工程监理的柳占东到摊铺现场找问题、提要求;晚上,会组织班组职工讲解补油技术。日复一日,养护站每个人的业务素质都得到明显提升,2018年、2019年,连续获得昌吉公路管理局“丝路交通杯”养护技能大赛第一名。
每年6月至9月是路面修补的“黄金季节”。专用公路917、省道228、240线都在准东沙漠腹地,夏天平均气温40℃左右。“我们进行作业时必须‘全副武装’,身着遮阳帽、长裤、防晒袖、警示马甲,汗流浃背对我们来说那是家常便饭。”王孝东笑着说。
2020年4月至10月,为了能够在迎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工作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利用高温天气给沥青混合料和旧路面结合提供的有利时机,王孝东和养护站职工每天早出晚归,顶着烈日进行道路修补作业。
再苦再累,在王孝东心里,对于质量的要求绝不变。他不仅鼓励大家要克服困难,保证动作标准,流程不走样,还带头冒着酷暑进行挖除、清污、刷油、摊铺作业。秋冬季,遇到沥青混合料温度过高,导致沥青碳化失去粘结力,王孝东会立即停止作业。“不合格的补料经不起考验,重型车一碾压就会出现路面松散现象,工作不能糊弄。”王孝东说。
在坚持“高质量”养护理念下,王孝东带领班组每次修补路面约280平方米,年修补量约1.4万平方米。
望着自己修整过的路面,王孝东经常会想起曾经写过的诗句:“默默奉献护长路,平凡岗位理想坚;与时俱进勤养路,桔黄本色苦亦甜。”
30多年来,虽然在艰苦的养护一线,但凭借着能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王孝东铺出了一条榜样之路和荣誉之路,先后荣获昌吉公路管理局先进工作者、昌吉州“优秀共产党”、开发建设新疆奖章、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如果重新选择只干一种工作,你会选择什么?”“补路!”——王孝东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