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人、清一色“爷们”、平均年龄32岁,这是中国能建葛洲坝易普力新疆爆破工程有限公司准东分公司爆破队。自2007年组建以来,这支队伍服务于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准东煤田,多次打破中国能建单体工程单月爆破方量历史纪录,曾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自治区质量信得过班组、自治区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爆破队筹建之初,人员大多来自南方,因不适应北方的气候,一些人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但他们都坚持过来了。爆破作业有严格的规程,对爆破作业人员有资格条件和管理要求。”准东分公司副经理王宗泉道出爆破工作的艰辛。
资料图
刚到准东,夏天,队员们忍受着太阳的炙烤,在煤灰堆里挥汗如雨,一干就是七八个小时;冬天,白天鏖战大雪,冷了就搓搓手、跺跺脚,晚上鏖战严寒,由于没有在北方过冬的经验,即使室内烧着“炮弹炉”也无法安然入睡。
“小伙子们裹着厚厚的棉衣,和衣而眠。那些日子,他们一面与恶劣的环境搏斗,一面组织前方作业,靠着毅力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王宗泉的语气中流露出心疼。
这是一支骁勇善战的“爆破先锋”。14年来,爆破队与生产技术部门联动,与技能专家多方沟通,破解了施工中遇到的多个生产技术难题,参与了多项小改小革,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任务,获得甲方的一致称赞。
资料图
面对冬季使用数码电子雷管的弊端,爆破队结合工作实际,大胆革新。“数码雷管脚线被冻得僵直,稍有碰触就可能导致表皮断裂。为保证施工安全,我们都参与其中。”爆破员侯振江说,队员们认真思考、仔细研究,摸索研制出专用单发雷管下孔工具和双发雷管下孔工具,此举不仅提高了雷管下孔的效率,还极大降低了雷管尾线损坏的概率,为后续工作的开展赢得了宝贵时间。
针对数码电子雷管在液体中长时间浸泡,极易出现孔内雷管短路问题,爆破队提出先装药后放置起爆药包的现场施工方法,又一次解决了难题。
爆破队年轻人多,有着朝气蓬勃、干劲十足的优势,但也存在易冲动、缺乏工作经验的劣势。因此,爆破队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劳动精神的传承。
“初进公司时,同事们来自全国各地,语言、生活习惯都有差异,再加上陌生的工作环境,我感到很不习惯。幸好有了思想上的导师和工作上的师父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帮助,我很快就融入到集体中。”29岁的张致富已任爆破队副队长两年,他是“师带徒”的受益者。
对爆破员马福强来说,比获得中国葛洲坝集团第十届职工爆破技能竞赛冠军更让他引以为傲的是做了爆破队副队长付渝斌的徒弟。
“师父是全国爆破行业内享誉盛名的高技能人才,在我眼里他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很有魅力,我要向师父学习的地方很多。”马福强说。
这些年,爆破队走出了陈远春、骆云刚等高技能人才,也涌现出一批年轻的骨干力量。他们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一路披荆斩棘,实现了爆破方量的提升;以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天下第一爆’是我们前辈的辉煌,我们必将绘就更加绚丽的篇章”,这是爆破队的口号,也是他们继续奋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