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有“方” 脱困有“路”
——八师石河子市总工会助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纪实
八师石河子市是工业重镇,困难职工集中,致困原因复杂,困难程度较深,解困脱困任务十分繁重。为帮助困难职工走出困境,近年来,八师石河子市总工会主动出击,积极作为,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对标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责任。截至目前,困难职工建档立卡户由2016年的9578户降至302户,其中脱困6900户,注销2376户。202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通报表扬八师石河子市总工会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做困难职工的“知心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6年以来,师市总工会持续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提供技能培训及创业援助。同时,师市总工会还联合人社局等部门开展“春送岗位”“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金秋招聘月”等活动。几年来,师市共举办32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9万余人,涉及人事行政、家政服务、普工操作等众多职业,实现就业创业脱困949户。
石河子总场北泉镇(简称:石总场)职工马凤琴一家便是通过技能培训脱了困。马凤琴家有4口人,种了50亩地,以前年纯收入却不足1.5万元,导致家庭生活困难。
针对马凤琴家的实际情况,石总场总工会工作人员动员马凤琴和她丈夫,利用农闲时间参加职工技能培训。2020年,通过学习滴灌、农作物种植等技能,马凤琴一家仅种地收入就增加了60%。她的丈夫也在石总场总工会协调下当上了连队滴灌员,有了稳定的收入,家庭生活质量明显提升。2020年12月,马凤琴一家成功脱困。
“每当看到从培训班走出的学员能够自食其力,闯出一片天地,我就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无论付出多少辛苦,都值了。”八师石河子市总工会帮扶干部王岩说。
做困难职工的“暖心人”
“这些年,我们经常收到职工的信,说得最多的就是对工会的‘感谢’和‘感恩’,最大的心愿就是‘回报国家和社会’。”6月20日,八师石河子市总工会帮扶干部杨春荣对记者说。
至今她还记得,2018年,第一次走进一四二团二十一连职工李中英家时,潮湿阴暗的房子让她眼眶发酸。李中英因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社保资金无法及时缴纳,3个孩子还在上学,家庭困难。
了解情况后,工会帮扶干部及时将李中英纳入困难职工帮扶系统。先后对她进行生活及助学救助12次,帮扶救助资金1.9万余元。此外,工会组织还协助她申请了“两癌救助”、单亲母亲救助等救助金。
在工会组织的帮扶下,李中英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孩子毕业后顺利就业。2020年4月,李中英办理了退休,按月领取退休金。
“工会在我家最困难时伸出了援手,持续多次给予帮助,直到脱困。现在,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李中英说。
近年来,师市总工会对困难职工进行细化分类,并牵头组织民政局、人社局等多家单位定期召开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各部门形成协同工作机制,实现困难职工全面享有就业创业、社保、医疗等六大类政策保障。2016年以来,师市总工会共为593户、816人次的困难职工家庭办理了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金291.45万元。
做困难职工的“贴心人”
近年来,许多在外地就读的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纷纷选择回到家乡实习、就业,助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范小娟、范思怡姐妹俩就是其中之一。
范小娟、范思怡姐妹俩是一三四团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上大学期间,姐妹俩一直得到工会组织的金秋助学帮扶。毕业后回到家乡、回报工会组织成了她们最大的心愿。
2019年,范小娟、范思怡姐妹俩毕业后,得知师市总工会在招录工会社会化工作者,便报名参加。经过笔试和面试考核,姐妹俩如愿进入一三四团总工会工作。
姐妹俩常说:“在工会组织的关怀下,我们才能顺利毕业。我们想用学到的知识回报家乡,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
多年来,师市总工会始终将“精准”贯穿帮扶工作。通过进企业、进连队、进班组开展走访调研,近距离听取困难职工的诉求和意愿,形成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方案,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他们的调研覆盖师市各团场、街道、工业园区等近百家企业,让职工群众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工会组织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