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发挥高效能,核心在于其将劳模工匠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与中小微企业破解技术难题的需求精准对接,将劳模工匠的创新经验与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换代、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提升的期望精准对接,实现双向奔赴。
据4月1日《工人日报》报道,3月底,“劳模工匠助企行——数智领域劳模工匠进园区、进企业”活动来到广州市和中山市。来自辽宁、江苏、吉林、上海的4位数智领域劳模工匠走进当地的产业园区、企业,开展工匠路演、技术培训、技术答疑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提供技能培训服务。
为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7月,全国总工会启动“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助力“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3月21日,作为试点省市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累计组织1.1万多人次劳模工匠开展近8000次活动,解决技术问题5400多个。
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是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为劳模和工匠人才更好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此举同时有助于推动中小微企业建会工作。
通过“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一些技术工人能够面对面请教劳模工匠,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犹如上了一堂高端技术辅导课;一些企业能够现场获得劳模工匠的技术指导,犹如获得一次难得的“技术会诊”;一些劳模工匠走进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培训,犹如将工作场所搬到多家企业现场,在更宽广的舞台释疑解惑,发挥传帮带作用。可见,“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不仅是一项技术帮扶活动,更重要的是在劳模工匠、企业、职工之间架起“技术会诊”的桥梁和平台。
“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发挥高效能,核心在于其将劳模工匠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与中小微企业破解技术难题的需求精准对接,将劳模工匠的创新经验与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换代、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提升的期望精准对接,实现双向奔赴。
事实上,劳模工匠的一个现场技术指点可能会让不少技能人才“醍醐灌顶”,帮他们打开技能上升的空间;劳模工匠的一次技术培训可能会为一些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企业打开一扇窗户,明确其创新路径;劳模工匠的一次技术答疑可能为相关行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一条可借鉴的思路,帮助其快速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将“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嵌入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中,使其发挥出点睛、推动作用,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比如,筛选出具有高超技能、愿意助企的劳模工匠,确定好处于技术爬坡过坎、产业换挡升级阶段、需要外部力量支持的受助企业,将有提升技能意愿的技能人才组织起来等。上述条件任何一个不匹配,都可能影响专项行动的效果。
“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架起了“技术会诊”的桥梁和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劳模工匠有了进一步技术充电、行业调研的机会,有机会从所在公司的“宝贝”成为行业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宝贝”;一些技术工人、受助企业有了难得的请教高手的机会,能够借机开拓视野、破解技术难题;相关工会也有了融合“产改”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资源,拓展了工作思路,增强了“职工之家”的底色。
期待试点地区的工会总结经验,优化工作思路,形成典型案例,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同时,期待更多类似的专项行动不断涌现,进一步提升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和释放工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与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