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一直秉持‘精益检修,认真负责’的工作理念,扎根在新能源生产一线。”5月24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中绿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部(电力营销部)经理、工程师刘志伟对记者说。
2008年,刘志伟来到中国绿发内蒙古分公司工作。2015年,刘志伟得知新疆分公司没有独立的检修队伍、急需检修人员后,主动申请调往新疆。
从内蒙古到新疆,从一名一线作业的风机检修工到负责3座大型风电场的管理人员,这条路,刘志伟走了16年,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迎风而上,实干践行担当
位于吐鲁番市的小草湖风力资源极为丰富,但这里既没有草也没有湖,只有一望无际的荒漠。“冬天风大到能将地上石头吹起来,夏天热得盖上风机顶盖能烤熟鸡蛋。”刘志伟说,这里的水碱性大,日常吃水都得从60公里外拉过来。他克服水土不服等重重困难,和团队日复一日检修着一台台风力发电机,确保每一度电都能安全、高效地送出。
“风是自由的,但它的力量可以被我们捕捉,用来点亮更多人的生活。”刘志伟说,即使面临无数挑战,他的心始终坚定,因为他知道,风机上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在支撑着国家的绿色发展梦想。
工作中,即使在没有检修任务时,他也喜欢外出巡检设备,并将一条条巡检记录归档对比,弄清所有设备的运转情况和使用特点。“遇到问题,这些记录就能发挥大作用。”刘志伟说。
全能专家,创新带动转化
“干检修这一行,越干遇到的问题越少,这就是经验的积累。”基于对设备及专业领域的熟悉,刘志伟仅凭借线路保护动作情况、设备运转情况、故障周围环境,就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的基本性质和位置。
刘志伟经常针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创新。以往,检修人员在风机内部攀爬过程中,上升的爬架无法控制,只能用人体自身重量和力量去制动,相当于骑自行车时用脚去刹车,非常危险。为此,他提出“给风机爬架装遥控器,让攀爬更安全”的设计思路。随后,他带领团队反复实验,从设计、切割,到组装,再到调试,每一步他都亲力亲为,最终这项技术成果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并成功进行商业转化,率先实现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专利转让获利的“零突破”。
2017年7月,以他名字命名的“刘志伟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目前,工作室成员已经实现创新发明46项,取得国家专利40项,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并被命名为自治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初心如磐,建设美丽新疆
2020年4月,刘志伟从小草湖调至达坂城风电场。“离开时,小草湖片区的发电机故障率已降到0.04%以下,低于公司要求水平。”也正是凭着这一手诊断风机故障的绝活儿,他被同事称为“全能专家”。
在达坂城风电场,刘志伟不忘初心,一如既往积极参与公司重大项目建设:2023年7月阜康100万千瓦多能互补项目取得“零碳园区设计标识”;同年8月克拉玛依20万千瓦光伏项目顺利反送电;同年12月中绿电奎屯光伏一电站成功并网,实现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当年并网,创下中国绿发建设新速度。
扎根边疆新能源建设第一线的16年中,刘志伟牢记国企使命担当,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绿发“新能源+文旅”产业协同工作思路,恪守匠心、精炼匠技、付诸匠行、铸造匠魂,择一事、终一生。
如今,守护风机已成为刘志伟的执念。每天早上一开工,他都会先去风电场的总控中心转一转。这么多年了,他最喜欢的,还是跟风电场的同事们一起工作。每当跟大家一起检修完设备,他总喜欢站在塔筒下,看着风机转起来。那一刻,他觉得一切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