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职工投稿 : hbghwzxtg@163.com

边疆煤海的坚守者

作者:
来源: 新疆工会
日期: 2025-01-09

  冬日的新疆,银装素裹,大地被一层洁白的雪毯轻轻覆盖。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煤海之中闪耀着光芒。

  众泰煤焦化厂区内,一位中年男子正穿梭其间,时而凝视着生产线,时而低头沉思。他,就是蒋善勇,一位长期致力于煤炭洗选、煤焦化领域自主创新和研发的专家,也是阿克苏地区第一、二个管理期托峰英才的获得者。

  80后的蒋善勇是重庆荣昌人,2007年于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本有机会留校任教,但他却仿佛被某种信念“牵引”,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当时的永煤集团。2008年,蒋善勇作为集团技术员来到新疆拜城这片热土。回忆起初来乍到的情景,蒋善勇感慨万千:“那时,这里仅仅是一个年产能30万吨的小型选煤厂,工艺陈旧,濒临被淘汰的边缘。”盛夏的南疆,烈日如焰,白天的气温时常攀升至40℃以上,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蒋善勇与工友们并肩作战,吃在这里、住在这里,经过不懈奋斗,一座设施先进、规模宏大的现代化煤焦厂在戈壁滩上拔地而起。

  2012年,国家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及节能减排政策,促使各大钢铁厂高炉对一级冶金焦的需求激增,迫使企业急需转型升级。然而,当时新疆并无能力生产一级冶金焦,且因煤质差异,无法直接借鉴他厂经验。面对挑战,蒋善勇与技术团队迎难而上,先后制定出400余种配比方案,并对南疆、内蒙古、山西等地的煤质进行了试验。历经1000余次小焦炉试验与96个铁箱试验的不断调整与优化,团队终于成功研发出一级冶金焦配比,从而打破了新疆高品质冶金焦依赖外运的局面。

  16年来,蒋善勇先后完成创新成果277项、实施合理化建议318项,授权专利46项,其中5项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同研究的《炼焦煤资源深度分选与分质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中关村绿色产业联盟科学技术一等奖,实现精煤产率提升4.24%,每年为企业新增经济效益超过5000万元。作为托峰英才,蒋善勇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累计开展各类技术研讨、学术交流、技能提升培训5000人次,其工作室10年来各项创新成果转化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10913万元,获评自治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等荣誉。

  多年来,蒋善勇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煤炭技术人才,为边疆煤炭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蒋善勇的身上,让人看到了一个匠人的执着与坚守,也看到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边疆煤业发展史上谱写了一曲动人华章。

[董志涛]